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丹麦(北欧中部国家)_摘编百科

丹麦(北欧中部国家)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3-25 15:46:57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丹麦王国(丹麦语:Kongeriget Danmark;英语:The Kingdom of Denmark),简称丹麦, 首都哥本哈根,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势低平,总面积43096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其中海岸线长7314公里。截至2022年6月,丹麦全国总人口为588.4万人。  

公元985年,丹麦形成统一王国。14世纪走向强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15世纪末,开始衰落。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1814年,将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冰岛脱离丹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纳粹德国占领。1949年,加入北约,1973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列第10位,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 丹麦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   2020年,丹麦国内生产总值为12290亿丹麦克朗。  

中文名

丹麦王国

外文名

The Kingdom of Denmark

简称

丹麦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哥本哈根

主要城市

奥胡斯,欧登塞,奥尔堡,埃斯比约等

国歌

《有一处好地方》

国家代码

DNK

官方语言

丹麦语

货币

丹麦克朗

时区

UTC 1

政治体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梅特·弗雷泽里克森(首相)

人口数量

582.5

人口密度

136.5

主要民族

丹麦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

国土面积

43096

水域率

1.6

GDP总计

3475

人均GDP

60000

国际电话区号

45

国际域名缩写

dk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公元前1万年左右,日德兰半岛开始有人类居住,以狩猎为生。

公元前4200年~公元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这一地区的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垦土地,耕耘农作。公元前4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海盗时期

丹麦人擅长航海,常南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他们往往亦商亦盗,在夏季纠众出海进行抢劫。

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自此以后,丹麦海盗对英格兰的侵扰规模越来越大。

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985年形成统一王国。  

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在1042年瓦解。

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

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丹麦处于统治地位。   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动乱,1468年,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

1520年,克里斯蒂安二世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

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益缩减。

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丹麦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

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  

资本主义的发展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尤其是农业。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

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   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

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

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20世纪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丹麦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1939年,丹接受纳粹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纳粹德国背信弃义,1940年4月9日,德国大举进攻丹麦,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  

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

战后时期

1947年,丹麦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丹麦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5月加入欧洲委员会。

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丹麦再度修改宪法,规定丹麦为君主立宪国家,议会为一院制。对外积极发展北欧合作。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丹麦女王为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登基)。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至北海的出口处,总面积43096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是西欧、北欧陆上交通的枢纽,被人们称为“西北欧桥梁”。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全长8750公里。  

地形地貌

丹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日德兰半岛西部是起伏低缓的冰水沉积平原,北海沿岸有着宽阔的沙滩和沙丘。日德兰半岛东部和中部是欧洲研究冰河期沉积地形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广阔的丘陵几乎纵贯整个半岛,东部沿岸夹湾和沟谷横切其中,沟谷宽长,两壁险竣,谷底为蜿蜒的河流。东部海岸没有直接受到强风浪的冲击,形成许多深湾和优良港口。半岛中部到处是沼泽地、湖泊和突起的丘陵地。  

气候

丹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全国气候温和平稳,年降水量比较均匀。最冷月份为2月,平均气温1℃;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17℃。近十年来年均降水量约782毫米。  

自然资源

丹麦自然资源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1.6亿桶,居世界第38位。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01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4位。探明褐煤储量9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48.6万公顷,覆盖率约11.4%。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2007年1月1日,丹麦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5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2个自治领地。

丹麦行政区划

大区

首府

最大城市

面积(km²)

下辖市数量

首都大区(Region Hovedstaden)

希勒勒

哥本哈根

2568

29

中日德兰大区(Region Midtjylland)

维堡

奥胡斯

13142

19

北日德兰大区(Region Nordjylland奥)

奥尔堡

奥尔堡

7927

11

西兰大区(Region Sjælland)

索勒

罗斯基勒

7273

17

南丹麦大区(Region Syddanmark)

瓦埃勒

欧登塞

12132

22

主要城市

首都哥本哈根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和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截至2022年6月人口为80.8万,曾被评为“最宜居城市”“最佳设计城市”。哥本哈根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城市,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在此召开,全国重要企业也大多集中在此。其他主要中心城市包括:奥胡斯、欧登塞和奥尔堡等。  

国家象征

国名

丹麦王国(The Kingdom of Denmark,Kongeriget Danmark)代码DK(DNK)。

国名释义:在古高德语中,“丹”为“沙滩、森林”之意,“麦”是“土地、国家”之意。

国旗

丹麦国旗是现今仍在使用的国旗之中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面,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7∶2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麦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

国徽

丹麦国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它的中心图案是一枚金黄色盾徽,盾面上绘有三头口吐红舌、头戴王冠的蓝色雄狮和九颗血色鸡心,它们象征丹麦古老的文德国的统治者的皇位。文德国是波拉勃斯拉夫人在易北河口与奥德河口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盾徽顶部华丽威严的王冠象征丹麦王国的国王。

国花

丹麦的国花为木春菊。又叫茼蒿菊、木茼蒿、东洋菊,也被叫做玛格丽特、少女花、法兰西菊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甚长,自早春至秋季均能开花,因为茎部容易木质化关系,所以取名木春菊。木春菊花期长,枝叶繁茂,花色淡雅。花语有骄傲、满意、喜悦等寓意。

国鸟

丹麦的国鸟为天鹅。天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鸟类。是体型高大的白色天鹅。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在丹麦文化中,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

人口

截至2022年6月,丹麦人口合计588.4万人,丹麦人约占86%。  

丹麦主要城市人口分布(截至 2021年3月31日)

城市

哥本哈根

奥胡斯

奥尔堡

欧登塞

罗斯基勒

人口(万人)

63.90

35.20

22.00

20.50

8.90

政治

政体

丹麦实行君主立宪制,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为国家象征,不直接行使行政权力。实行一院制议会。  

宪法

丹麦现行宪法于1849年制定,1866年、1915年、1920年、1953年四度修改。宪法规定,丹实行君主立宪制。经议会5/6多数通过,政府可将一定范围内的主权交给某种“国际机构”。  

议会

丹麦议会为一院制,共179个议席。议员经普选产生,任期四年。本届议会于2019年6月大选后产生,由社民党(48席)、自由党(42席)、丹人党(16席)、激进党(16席)、社人党(14席)、红绿联盟(13席)、保守党(13席)、选择党(5席)、新保守党(4席)、自由联盟(4席)组成。此外,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各占2席。议长亨里克·达姆·克里斯滕森(Henrik Dam Kristensen, 社民党)。  

司法

丹麦法院分三级。全国有1所最高法院、2所国家法院和82所地方法院。此外,还有海事与商业法庭、特别诉讼法庭等专门法庭。最高法院由1名院长和18名法官组成,院长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荐,女王任命,任职到退休。法院独立行使职权。最高法院院长托马斯·洛尔达姆(Thomas Rørdam)。检察机构隶属司法部,设总检察长1名和国家检察官3名。总检察长严·莱肯多尔夫(Jan Reckendorff)。议会监察专员尼尔斯·冯格(Niels Fenger)。  

政党

丹麦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1)社会民主党(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执政党,1871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5.9%,丹第一大政党。主张发展绿色经济,完善和发展福利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席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女)。

(2)激进党(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政府支持党,1905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8.6%。重视个人尊严、自由及环境问题,主张参与国际合作。主席苏菲·卡斯腾·尼尔森(Sofie Carsten Nielsen)。

(3)社会主义人民党(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政府支持党,1959年从丹麦共产党分裂而成。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7.7%。重视人权、民主和环保,支持裁军,主张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合作。主席皮娅·奥尔森·迪赫尔(Pia Olsen Dyhr,女)。

(4)红绿联盟(Red-Green Alliance 或Unity List):政府支持党,1989年由原丹麦共产党、共产主义工人党及反欧盟势力组建。反对加入欧盟合作、力主裁减军费、降低失业率、加强环境保护等。1994年9月第一次进入议会。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6.9%。采取集体领导制。

(5)自由党(The Liberal Party):在野党,1870年成立,为丹麦最古老政党。支持欧盟合作,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中央集权。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3.4%,系丹第二大党,主席雅各布·埃勒曼-延森(Jakob Ellemann-Jensen)。

(6)丹麦人民党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在野党,1995年10月由退出进步党的议员组成。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8.7%。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反对国际合作。主席克里斯蒂安·图勒森·达尔 (Kristian Thulesen Dahl)。

(7)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在野党,1916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6.6%,主张坚持私有制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席索伦·佩普·鲍尔森(Søren Pape Poulsen)。

(8)选择党(The Alternative),在野党,2013年11月由原激进党党员、前文化大臣埃尔贝克(Uffe Elbæk)组建。2015年首次参加大选,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3%。支持环保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主席弗朗西斯卡·罗森基勒(Franciska Rosenkilde)。

(9)自由联盟(Liberal Alliance):在野党,原称新联盟,2007年由原激进党议员纳萨·卡德尔(Naser Khader)等三人组建,2008年8月改称现名。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3%。主张深化移民的社会融合。主席埃里克斯·万奥普斯拉(Alex Vanopslagh)。

(10)新保守党(The New Right):在野党,极右翼,2015年由2名原保守党党员发起成立。2019年6月首次参加大选,支持率2.4%。持反移民立场,主张退出联合国难民公约,遣返所有非法移民。主席派尼勒·维尔蒙(Pernille Vermund,女)。

此外,丹还有基督教民主党(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强硬党(Hard Line)等数个议会外政党。  

政府

丹麦中央政府由国王任命的首相组阁,任期4年。

2019年6月5日,丹麦举行四年一度的议会选举,中左阵营(红营)获得议会91席,中右阵营(蓝营)获得议会75席,社会民主党获得组阁权。时年41岁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梅特·弗雷泽里克森成为丹麦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2019年6月26日,丹麦新政府就职,内阁共20名成员,包括首相和19名大臣。设有首相办公室和17个部门,具体包括:财政部,外交部(有2位大臣:外交大臣、发展合作大臣),司法部,社会事务和内政部,税务部,气候、能源和能效部,环境和食品部(有2位大臣:食品、渔业、平等事务与北欧合作大臣、环境大臣),卫生部,交通、建筑和住房部(有2位大臣:交通大臣、住房大臣),儿童和教育部,国防部,高教和科学部,工业、商业和金融事务部,移民和融合部,就业部,文化部,宗教事务部。  

政要

玛格丽特二世:丹麦女王。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曾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日与亨里克亲王(Henrik,法国伯爵,2018年2月病逝)结婚。有二子,长子腓特烈王储(Frederik),次子约阿希姆亲王(Joachim)。女王兴趣广泛,在考古、美术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于1979年访华。2014年4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梅特·弗雷泽里克森:丹麦首相,社民党人。1977年生,哥本哈根大学非洲研究学硕士。曾任就业大臣、司法大臣等职。2001年起任议会议员,2015年起任社民党主席。2019年6月任首相。已婚,有二个子女。是丹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和第二位女首相。

经济

综述

丹麦是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工农业都很发达,由于国土面积较小,原材料和资源匮乏,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丹麦外贸连续多年总体保持顺差,主要来源于服务贸易顺差。2020年,丹麦经济下降2.7%,通胀水平和失业率持续低位,人均收入在欧盟国家中保持前列。  

2020年,丹麦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财政收支:2020年,丹麦政府财政收入12290亿丹麦克朗,财政支出11450.2亿丹麦克朗,财政盈余839.8亿丹麦克朗,占GDP比重为3.6%。

失业率:2020年平均失业率为4.6%。

外汇储备:截至2020年底外汇储备总额4692亿丹麦克朗(约合718.5亿美元)。

产业结构:2020年,丹麦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6%、23.9%和74.6%。2020年,丹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分别为70.34%、23.17%和6.9%。

政府债务:截至2020年底,丹麦政府债务余额为8068亿丹麦克朗(1234.7亿美元),占GDP的34.7%;其中,内债为7246亿丹麦克朗(1108.9亿美元),占GDP的31.2%,外债为822亿克朗(125.8亿美元),占GDP的3.52%。债务结构合理,2年以上长期债务占63.2%,一年以下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26.7%。

信用评级:截至2021年4月30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对丹麦主权信用评级均为AAA。丹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长期保持3A信用评级的国家之一,外债不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限制。  

农牧业

丹麦地势平坦,耕地充足,气候适合农作,全年降水相对均匀,因此农牧业高度发达。近年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但在外贸中仍占较大比重。农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有耕地2.8万平方公里,农场4.2万个。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大部分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5%,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丹麦是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国,年产量约3000万头,近90%用于出口,出口额约占丹麦农产品出口额的20%,还是世界主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额约3亿美元。    

渔业

丹麦有广阔的海岸线,又是寒暖流的交汇海域,捕鱼业发达,是世界十大渔业国之一,也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总捕鱼量的三分之一。丹麦主要渔产品种类有鳕鱼、比目鱼、鲱鱼、鲭鱼、虾和贝类。近期渔产品年出口额为35亿美元。  

工业

工业在丹麦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38%。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烟草、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0%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70%。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是丹麦的支柱产业之一。90%的产品供出口,出口额占工业品出口的60%。许多药品质量和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中人造胰岛素和酶制剂等产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2019年,丹麦生物医药产品出口额达1330亿丹麦克朗(约合1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位于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斯科纳地区之间的“药谷”是欧洲最大且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技术产业群,该地区集中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附属医院和生物制药企业。

节能环保业

丹麦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积极倡导“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开发可再生能源。丹麦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生物能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丹麦的风力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超临界清效燃煤及热电联产技术世界闻名。丹麦风力发电研究始于1981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经多年发展,丹麦在风电产业和风机制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2020年,风电占丹麦全国电力总消费的48%,位居全球第一。  

金融

丹麦的银行体系效率较高,电子化服务方便快捷。北欧地区主要银行都在丹麦开展业务。丹麦银行除普通银行业务外,还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例如保险、抵押融资、不动产服务、资产管理和租赁服务。丹麦银行的电子现金管理先进。电子银行系统可以根据公司特定需求进行调整,包括金融管理系统的集成、处理在其他国家银行开立的账户、查询账户历史信息、控制现金流量、有效管理国内外流动资金等。

中央银行

丹麦的中央银行是丹麦国家银行(Danish National Bank),主要负责制订金融和货币政策、发行货币、国际支付和结算、政府债管理等。

商业银行

丹麦境内运营的银行达100余家,包括本土和跨国银行。银行业的突出特点是大型银行较少,但占市场份额的绝大多数,同时存在大量中小型银行。在丹麦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

(1)Danske Bank(丹麦银行):丹麦最大的银行,在瑞典、挪威、芬兰、爱尔兰等16个国家设有234家分支机构,共有逾280万个人、企业和机构客户、2万余名员工。截至2019年底,总资产达3.76万亿丹麦克朗,存款额9629亿丹麦克朗。2020年净利润45.89亿丹麦克朗。

(2)Nordea Bank(北欧银行):北欧地区最大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赫尔辛基,在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1100万个客户,分支机构约1000个,员工超过2.9万人,2020年净利润22.65亿欧元。在丹麦设有分行。

(3)Jyske Bank(日德兰银行):丹麦国内较大银行之一,拥有3770名员工,总部位于丹麦锡尔克堡,网点遍布丹麦各地,在丹麦设有99家分支机构,在德国、直布罗陀等地设有分行。2020年净利润16.09亿丹麦克朗。

(4)Sydbank(南方银行):客户主要集中在日德兰半岛地区,主要面向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员工2100余名,在丹麦17个地区设有112家分行,在德国设有分支机构。丹麦境内市场公司业务占比12%,零售业务占比6%。2020年税后利润为7.99亿丹麦克朗。

外资银行

在丹麦的外资银行有瑞典商业银行(Handelsbanken)、花旗银行(Citibank International PLC)、Forex Bank(瑞典)、DNB Nor Bank(挪威)、卢森堡国际银行(BIL)等。

证券市场

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是北欧—波罗的海地区联合证券交易所(OMX)的一部分,经营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交易,所有交易均通过电子途径完成。2021年3月31日,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OMXC20CAP指数为1700点,较上年同期上涨49个点。  

货币

丹麦货币为丹麦克朗(Danish Krone-DKK)。丹麦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并未加入欧元区,丹麦对克朗实施有限制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汇率紧盯欧元,中间汇率为1欧元兑7.46038丹麦克朗,丹麦央行规定的浮动区间为2.25%。2021年3月31日,欧元对丹麦克朗汇率为1: 7.4373,美元对丹麦克朗汇率为1:6.3431。2016年12月起,人民币可与当地货币直接结算,2021年3月31日人民币对丹麦克朗汇率为:1:0.9682。  

航运业

航运业是丹麦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外贸顺差主要来源,出口额占丹麦总出口额的25%。丹麦所拥有的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7%以上,提供的海运服务约占世界航运市场的10%。据丹麦航运协会统计,2019年,丹麦船东拥有731艘悬挂丹麦旗的船只,航运能力为2130万载重吨。丹麦船队现代化程度高,船龄小,技术先进,作业效率高,在海运安全方面有较大优势。船只种类主要为集装箱船、化学品油轮、冷藏船和液化气船。马士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企业。  

服务业

丹麦服务业发达,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82%。主要包括商业、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和技术服务等。旅游业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主要旅游点有哥本哈根、欧登塞(安徒生故乡)、乐高积木城、克隆堡及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  

数字经济

丹麦数字化水平领先于大部分欧盟国家,在2020年欧盟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评估中位居第三。丹麦企业普遍重视数字转型,已有53%的企业实现高度数字化(欧盟平均水平为26%),33%的丹麦中小企业实现线上销售(欧盟平均水平为18%),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率32%,云服务使用率41%,大数据服务使用率14%。  

对外贸易

丹麦属于外向型经济国家,倡导自由贸易,商业领域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高,政策透明度高,贸易和投资风险较低。外贸是丹麦的经济命脉。主要原料靠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政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产品出口。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进口产品为运输设备、电信产品、纸张、原油、煤炭、钢铁、机械和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为乳制品、肉、鱼、家具、医药、电子产品、仪表、船舶、纺织品和服装等。  

自1987年开始,丹麦对外货物贸易改变了持续逆差的局面,到2020年已连续34年保持贸易顺差。据丹麦统计局统计,2020年丹麦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257.6亿丹麦克朗(约合2028.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3.9%。其中,出口6991.7亿丹麦克朗(约合1070.7亿美元),下降4.7%;进口6266亿丹麦克朗(约合959.6亿美元),下降3.4%。货物贸易顺差725.7亿丹麦克朗(约合111.1亿美元),同比收窄15.5%。

2020年,丹麦对欧盟国家(不含英国,下同)的出口额占丹麦出口总额的50.9%,自欧盟国家的进口占丹麦进口总额的69%。德国是丹麦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德国、美国、瑞典、挪威和荷兰的出口额分别占丹麦出口总额的13.6%、11.1%、9.5%、6.3%和6.2%。自德国、瑞典、荷兰、中国和波兰的进口额分别占丹麦进口总额的21.9%、12.6%、8.6%、8.2%和4.6%。2020年,中国是丹麦第4大货物进口来源地和第6大货物出口目的地。  

中丹贸易

中国是丹麦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和海外第二大投资国。中丹于1980年建立经贸联委会机制,迄已举行22次会议。近几年来,双边贸易增长较快。2021年,中丹双边贸易额为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其中,中方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7%;进口69.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中方对丹麦主要出口机电、服装、纺织品等,自丹麦进口农产品、医药品、精密仪器、发电及制冷设备等。  

外来投资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21 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丹麦吸收外资流量为11.51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吸收外资存量为1351.25亿美元。丹麦中央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丹麦吸收外资流量 11.5 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外资存量1188.8亿美元。从外资存量看,资金来源国主要有美国、英国、挪威、瑞典、芬兰和德国。

对丹麦投资主要流向金融业和保险业、商业服务、批发和零售贸易、制造业、房地产以及信息和通信业。在丹麦投资的大型跨国企业包括微软、IBM、爱立信、北欧银行、拜耳等。

中国对丹麦投资规模不大,投资企业数量不多,但近年来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中国对丹麦直接投资流量6322万美元;截至2020年末,中国对丹麦直接投资存量3.54亿美元。  

对外投资

丹麦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82年。截至2022年2月底,丹麦在华投资项目共1219个,实际使用金额44.5亿美元。丹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领域。丹在华投资企业约500家,主要有: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诺维信生物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西藏拉萨啤酒有限公司等。  

对外援助

2020年,丹麦官方发展援助支出为26.37亿美元,占国民总收入(GNI)的0.68%。主要关注减贫、妇女、教育、健康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丹麦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疫情初期也收到企业对丹麦捐赠的物资。除参与欧盟应对疫情合作机制以外,2021年5月丹麦宣布向发展中国家捐赠300万剂新冠疫苗。  

文化

宗教

丹麦约7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习俗

丹麦人理性、务实,计划性强,凡事按部就班,注重程序,在社交场合注意举止,不大声说话,亦不焦急慌张。丹麦社会注重平等,不鼓励对任何人给予特殊优惠待遇。在丹麦想与对方见面需事先预约,贸然到访属于不礼貌行为。无论工作会谈还是私人约会,一定要准时。丹麦人在工作中注重效率和效果,会谈前需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会议按时开始和结束。初次与丹麦人见面,除起身握手和眼神交流外,不宜有更亲密的肢体接触。丹麦人看似“高冷”,实际上比较有幽默感,善于自嘲。与丹麦人初步交往时,丹麦及其传统、文化、艺术都是较好的话题,但不宜打听或评论对方或他人的私人生活、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等。  

饮食

丹麦人的食物主要是面包、鱼、猪肉和马铃薯等。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Wienerbroed,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鱼和乳酪等。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可以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在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

名人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的作品有《海的女儿》、《国王的新衣》和《丑小鸭》等。其中以“美人鱼”为形象的著名雕塑一直静静地矗立在哥本哈根海边纪念这位大师。1975年开始的国际童话电影节每两年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城(Odense)举行一次。

伊萨克·迪内森是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布利克森(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1934年发表描写非洲生活的小说集《七个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这本书在丹麦不大受欢迎,在美国却成为畅销书。1937年她的第二部作品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迪内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占领,迪内森用皮尔·安德烈塞尔的化名写了小说《天使的复仇》(1944年),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嘲讽。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写作,在战后出版了小说《最后的故事》(1947年)、《命运的轶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

哲学家克尔恺郭尔(Søren Kierkegaard)物理学家尼尔斯·波耳,他和学生维尔纳·海森堡一起创立的著名量子力学学派就称为“哥本哈根学派”。

历史上尼尔斯·玻尔等共有13位丹麦人获诺贝尔奖。在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免疫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具有平等发展的文化方针,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  

德莱叶·卡尔·西奥多,丹麦电影大师,丹麦艺术电影创始人之一。德莱叶影响了后来很多导演,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电影大师,例如罗伯特·布列松、拉斯·冯·特里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德莱叶拍摄了其最卓越的影片之一《愤怒的日子》,本片叙述了17世纪发生的一宗有关妖术的案件,其情节之奇特让人惊叹,含有很深的寓意。1955年拍摄了影片《诺言》,并因本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

卡伦·布里森是20世纪著名的女小说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作品在世界广泛传播。电影《走出非洲》(1985年)即根据其回忆录改编。

丹麦的银器设计也相当有名,如乔治·延森是经典的银器艺术家。

节日

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忏悔节(2月22日);圣周四(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四);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第二天(复活节次日);大祈祷日(复活节后的第四个星期五);耶稣升天日(复活节40天后的第一个星期四);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宪法日(6月5日);仲夏夜(6月21日);平安夜(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圣诞节次日(12月26日);新年夜(12月31日)。丹麦实行5天工作制,每周六、日为公休日。  

军事

女王是丹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是丹麦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国防司令部是丹麦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丹麦共有陆海空三军总兵力约1.95万人。军费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中丹军事交流

建交以来,中丹两军关系发展平稳。2000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过境丹麦。2005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访丹。2006年,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访丹。2015年,副总参谋长王冠中访丹。2015年,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访丹,并与丹海军开展联合演习。2017年,中国海军第二十六批护航编队访问丹麦。2002年,丹国防大臣延斯比访华。2005年,丹国防司令赫尔旭上将访华。2014年,丹国防大臣瓦门访华。2015年,丹国防司令巴特兰姆上将访华。2017年,丹国防采购与后勤部参谋长彼泽森少将率后勤代表团访华。  

交通

公路

截至2020年1月1日,丹麦公路总长748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6公里,占比1.8%。截止2021年1月1日,丹麦共有各种机动车约472.4万辆,其中小轿车272.4万辆、货车40.4万辆、巴士1.2万辆。丹麦拥有发达、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迅捷地通往北欧地区各大市场。连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厄勒大桥2000年开通后,丹麦成为通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波罗的海地区的门户。  

铁路

截至2020年1月1日,丹麦铁路里程2682公里。铁路网密度为每1000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铁路60公里。丹麦铁路与德国和瑞典联通,许多铁路线铺设在大型桥梁上,如连接西兰岛和菲英岛的大贝尔特海峡大桥和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大桥。2020年丹麦铁路货运量为862.1万吨,客运人数达2.05亿人次。

丹麦首条高速铁路线为哥本哈根至灵斯泰兹高速铁路(København-Ringsted-banen),于2019年5月正式启用。该线路全长约60公里,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设计最小发车间隔为2.5分钟。哥灵高铁是丹麦主要城市间高铁1小时交通圈规划(One Hour Target)的一部分,该规划覆盖城市包括哥本哈根、欧登塞、奥胡斯、奥尔堡等。  

空运

丹麦共拥有23个机场,包括4个国际机场。哥本哈根机场是欧洲四大机场之一,为北欧地区的重要空运枢纽,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机场,欧洲主要城市均在该机场2小时飞行区覆盖范围内。哥本哈根机场2015年获得多项国际荣誉,包括全球最佳路线发展奖、全球最准时中型机场、欧洲最高效机场、欧洲最佳行李交付机场和北欧最佳机场。此外,该机场安全性排名全球第二。该机场距离市中心仅8公里,到达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仅需15分钟。

共有超过60家航空公司在哥本哈根机场运营,服务全球120多个目的港,2019年客运量为3025.7万人次,未来将增至每年4000万人次。北京、上海已开通直飞哥本哈根航线。2018年5月2日,国泰航空公司开通香港—哥本哈根直飞航线(已停飞)。2018年12月10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通成都—哥本哈根直飞航线(因疫情暂停)。除哥本哈根外,丹麦还有三座国际机场,分别位于日德兰半岛上的奥胡斯、奥尔堡和贝伦市。2017年丹麦空运货物总量为27万吨。  

水运

丹麦海岸线长7314公里,海运肩负着主要的对外贸易运输。拥有146个海港,奥胡斯港和菲德烈西亚港货运量居前列。其中1/4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0万吨,占海运货物总量的90%,丹麦港口与世界各主要港口间有货运线路。水运发达,水路总长为400公里。2020年,丹麦各主要港口的停靠船只合计52.4万艘。港口中有74个为客运港口,一半以上客运港口年客运量达到25万人次。许多交通港口在国内有渡船航线。2020年丹麦水运货物总量8688.9万吨,客运量3086.2万人次。  

社会

教育

丹麦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事业发达。1973年起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根据丹麦统计局数据,2020年,18-25岁丹麦人中,80%完成或正在接受高中教育;25-45岁丹麦人中,44%完成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丹麦对于终身教育也极为重视,对仅受过初级教育的在职员工的再教育投入了巨大精力,这使得丹麦劳动力素质较高。在义务教育完成后,可以申请免费青年教育课程,包括预备课程或职业技术课程,通常为期3年或4年。学生年满18岁就可以申请国家教育助学金或贷款项目(SU)。高中的学制为2年或3年,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可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自2006年起,丹麦对非欧盟国家学生在丹麦就读大学实行收费管理。

职业教育持续时间为1年半至5年半,取决于学习的专业领域。培训结束时要参加一次学徒期满测试或最终职业测试。25岁以下青年如果还没有完成青年教育,可去工业学校就读。在丹麦全国有大约100所工业学校,集理论培训和工厂实习为一体。此外,对管辖范围内在找工作或接受教育方面有困难的不满30岁青年,地方市政府提供特别的基本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成年人教育方面,可选择接受普及教育课程、全日制教育或再教育培训课程。丹麦教育系统针对各种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开设各种课程。

丹麦拥有综合性大学8所、高等职业学院7所、文化艺术高等院校3所、商学院8所、海事教育机构10所,2020年在校学生约15万人。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建于1479年,有学生37576人)、奥胡斯大学(建于1928年,约有学生38000人)、丹麦技术大学(建于1829年,约有学生11200人)、哥本哈根商学院(建于1917年,有学生20541人)。  

卫生

所有丹麦公民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享受国家医疗体系提供的免费服务。医疗费由国家税收支持。但对牙科护理及其他非医生或医院提供的其他类型治疗,个人须承担部分费用,这些费用也可根据收入状况报销。每个丹麦居民都拥有一位社区医生,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方面的建议,治疗一些轻微病症,并确认患者是否应接受专业检查。持有个人身份号码(CPR)与国家医疗健康保险的居民,可接受免费急诊治疗。在丹麦医疗体系中,看全科医生是就诊第一步,全科医生负责前期检查治疗,必要时再把病人转给专科医生或医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丹麦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10.1%,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卫生支出6217美元。根据丹麦统计局数据,2019-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81.5岁。  

科技

丹麦拥有高水平的大学和良好的科研气氛,科技水平在欧洲地区首屈一指,在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和免疫学等方面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丹麦科技与创新政策的宏观管理职能由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负责。此外,为开展有关政策调研和评估,实施项目和计划的具体管理,丹麦还设置了研究理事会系统。一类是负责基础研究的理事会,根据科学界提出的原发设想和观点,提供资金资助,并支持相关活动;另一类是负责战略研究的理事会,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重点,支持相关研究,通过加强不同领域的跨学科合作,确保国家战略的实施。丹麦的科技优势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声学等。  

媒体

丹麦的主要报纸:《日德兰邮报》(1871年)、《政治报》(1884年)、《贝林时报》(1749年)。

丹麦通讯社(Ritzaus Bureau):1866年创建。丹唯一的全国性通讯社,由各大报纸合办。

丹麦广播公司:1925年创立。丹麦最大的全国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丹麦电视二台:1988年创立,1989年开播。  

通信

丹麦拥有欧洲最先进的通信设施和数字化网络。固定电话网用户约为169万户,3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为727万户,平均每人使用1.3部手机;98%的丹麦家庭拥有移动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丹麦政府重视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近年来,丹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数字丹麦”。丹麦是欧洲国家中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国家,实现4G网络100%覆盖,光纤入户率(67%)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34%)。丹麦5G网络就绪率33%,居欧盟国家第4位。丹麦数字化程度高,网民占总人口的95%,其中94%的网民使用线上银行、86%网上购物。网上商户在消费者中有较高的信任指数;社交网站在丹麦人中也非常流行,网民社交网站账户普及率82%,高于欧盟平均水平(65%)。  

电力

丹麦共有6000多个发电厂,主要使用煤、风能、天然气、生物沼气发电,其中风力发电占47%。丹麦政府提出,到2020年风力发电量的占比要达到50%,到2050年彻底告别化石燃料,能源需求100%由清洁能源提供。丹麦电网已与北欧实现网络对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之间建立了北欧电力市场,进行电力的相互输送。中资企业到丹麦投资设厂不需自备发电设备。  

民生

丹麦直接工资水平与其他北欧国家接近,在欧洲排位最高。欧盟统计局(Eurostat)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成员国中丹麦的平均时薪最高,为38.3欧元。由于政府承担较大部分社会福利和失业保险金支出,雇主直接支付给员工的福利和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较低。总体上,丹麦雇主支付给员工的总用工费用高于瑞典、德国和英国等国。

目前,丹麦没有出台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法规,因为这违背丹麦劳务自由的原则。通常情况下,行业工会或对该行业的最低工资有指导建议,但不存在国家性质的硬性法律规定。据丹麦投资促进局介绍,丹麦雇主没有义务缴纳社会保障缴款,只需缴纳丹麦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保险(ATP,其中,雇主支付2/3,约为189.35丹麦克朗/月;员工支付1/3,约为94.65丹麦克朗/月)以及每年每位员工共约1000-1300欧元的类似社保费。  

治安

丹麦社会治安状况较好,在2019年全球和平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五。丹麦居民允许合法持枪。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UNODC)统计数据显示,丹麦2018年发生凶杀案每10万人比率为1,远低于欧洲的平均比率2.8。根据丹麦统计局数据,2020年,丹麦共发生凶杀、抢劫、盗窃、性侵等刑事犯罪案件共42.1万起,其中多为盗窃等侵犯他人和公共财产的案件。没有发生恐怖袭击,也没有发生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公民的绑架案件。  

外交

外交政策

丹麦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努力发挥自身影响力。视联合国、欧盟和北约为其外交三大支柱,视美国为最重要战略盟友,视北约为其安全保障,积极拓展以北欧合作为基础的环波罗的海合作。重视应对全球化挑战,强调发展对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关系。积极推行“绿色外交”,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重视对外发展援助,强调以外援促进人权与民主。  

对外关系

与印度关系

2011年8月16日,丹麦外交大臣埃斯珀森证实,因丹麦拒绝向印度引渡曾在1995年向印度走私武器的丹麦公民尼尔斯·霍尔克,丹麦和印度间的合作已被全面冻结。

与俄罗斯关系

2010年4月,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进行会谈,会后双方发表了关于两国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与韩国关系

2011年5月12日,就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和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达成共识。两国签署了在安全、经济和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并宣布结成“绿色增长联盟”。两国政府和企业还签署了一系列在可持续能源、智能电网、风力发电和燃料电池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与加拿大关系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4日,加拿大与丹麦就北极地区的一座面积约1.2平方千米的岛屿归属达成协议,两国同意在该岛屿上建立陆地边界以解决两国在该岛屿的主权争端。  

中丹关系

1950年1月9日,丹麦承认新中国。同年5月11日,两国正式建交。丹麦是继瑞典之后第二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1956年2月15日,两国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并互派大使。中丹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开展。50年代,丹麦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7年两国签订了政府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

60至70年代,中丹两国交往增多,贸易关系发展较快。1974年10月,丹首相哈特林访华,这是丹政府首脑首次正式访华。1979年9月,丹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成为第一位访华的丹国家元首。80年代,两国政府首脑实现互访。2008年10月,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并正式访华,两国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是丹麦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和海外第二大投资国。中丹于1980年建立经贸联委会机制,迄已举行22次会议。近几年来,双边贸易增长较快。中丹在文化领域的交往趋向活跃,两国文艺团体互访频繁。上海木偶剧团、武汉京剧团、河南杂技团、广东杂技团、西藏歌舞团等先后赴丹演出,丹特里多努斯合唱团、皇家芭蕾舞团也曾来华访问。此外,两国还多次举办电影周、艺术展等文化活动。

1974年起中丹开始互派留学生。目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与丹哥本哈根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奥胡斯大学、奥尔堡大学及哥本哈根经济学院等建有校际交流关系。2008年10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丹麦语课程,2015年、2018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分别成立丹麦研究中心。我国在丹麦设有1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  

旅游

著名景点

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处的一块巨大鹅卵石上,它是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用青铜雕铸的。“小美人鱼”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写的一篇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角。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定将美人鱼雕像向深海处搬迁,原因是过多的游客对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坏。

安徒生博物馆

安徒生博物馆(H.C Andersson's House)位于丹麦菲茵岛中部的奥登塞市区。为纪念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诞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馆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平房,坐落在一条鹅卵石铺的街巷里。这里临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样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馆共有陈列室18间。

圆塔

圆塔(Round Tower)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于1642年克里斯钦四世统治时期。克里斯钦四世(1577年—1648年)为丹麦和挪威之王,喜建建筑,屡建立城市,有“国王建筑师”之称。圆塔高36米,直径15米。它的建立与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有关)。

蒂沃利公园

蒂沃利公园(Tivoli Gardens)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闹市中心,占地20英亩,是丹麦著名的游乐园,有“童话之城”之称。每年4月22日至9月19日对外开放。兴建蒂沃利公园的是一名记者兼出版商乔治·卡斯滕森,他向当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八世进言,表示“若人民耽于玩乐,便不会干涉政治”,于是获准修建这座公园。公园于1843年8月15日起即开始接待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最初公园只是群众集会、跳舞,看表演和听音乐的场所。后来几经改造,才逐渐形成一个老少皆宜的游乐场所。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

大贝尔特海峡大桥(Store Baelt Bridge)建在丹麦西兰岛与菲英岛之间18公里宽的大贝尔特海峡上,该桥上的悬索桥长16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