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葡萄根(葡萄科葡萄属植物)_摘编百科

葡萄根(葡萄科葡萄属植物)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2-20 04:10:24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葡萄根,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根。我国各地栽培。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疔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鼠李目

葡萄科

葡萄属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栽培

中药名称

葡萄根

采收时间

9~11月

用量

15~30g;外用适量

根癌症防治

根癌病是一种植物肿瘤病。在病原细菌的诱发下,是由寄主植物的细胞分裂失控造成的。一般发生于表土下根茎部,也有发生于主根和侧根连接处的。苗木则多发生在接穗和砧木愈合的地方。肿瘤从根的皮孔处突起,这往往与茎蔓受到霜冻或者机械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北方栽种葡萄,冬季要下架盖土过冬,这样病菌很易从折伤口侵入,导致茎蔓上形成肿瘤。瘤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幼嫩瘤淡褐色,表面旋卷,粗糙不平,柔软海绵状;如继续发展,瘤的外层细胞死亡,颜色逐年加深,内部组织木质化,成为坚硬的瘤。患病的苗木,早期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病情不断发展,根系发育受阻,细根极少,树势衰弱。病株矮小,茎蔓短,叶色黄化,提早落叶,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

根癌细菌为土壤习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另外地下害虫、修剪工具、病残组织以及污染有病菌的土壤都可以传病。带菌苗木或接穗是远距离传病的重要途径。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因此修剪、嫁接、扦插、昆虫、冻害或其它人为困素所造成的伤口,都能成为病菌的侵入点,引起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影响发病的因子有温度、湿度和降雨等。冻害与发病关系更为密切。当田间温度在18-26℃时,降雨多,田间湿度高,病害发展快,病情严重。受冻害严重的葡萄,病害也严重。除以上因子外,土壤酸度、地势高低和土质也与发病有关。凡种植在地势较高的沙壤土上,病害一般较轻,而地势低洼则病重。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华北葡萄种植区的土壤酸度在pH7-8范围内,较偏碱,病害明显要严重。不同的葡萄品种,发病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玫瑰香、白牛奶、龙眼、保尔加尔、无核白、葡萄园皇后和巨峰等品种最为感病;红玫瑰、黑连子、康拜尔、罗也尔玫瑰和贝达等品种抗性较强,发病轻。

防治措施:

①选用无病苗木:这是防病的基本环节,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控制病害的传播蔓延。

②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适当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呈微酸性,抑制病情发展。

③切除或刮治肿瘤:及时发现和切除病部,伤口处用2%402杀菌剂消毒。在根茎周围以无病土替换病土,连续防治,可使病害得到控制。

④生物防治:应用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产生的“Agrocin84”进行生物防治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菌株对它都敏感,葡萄根癌菌更是如此。因此,使用之前应当进行试验,证明有效才可使用。

功效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植物形态详葡萄条。

【采集】

10~11月间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见葡萄藤叶条。

【性味】

①《纲目》:甘涩,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苦,无毒。

【功用主治-葡萄根的功效】

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选方】

①治关节痛: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山葡萄根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或熬膏;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汤洗。

采集加工

9~11月挖取根部,切片,晒干或鲜用。

植物特征

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卵圆形,显着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突出;叶柄长4~9厘米,几无毛;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几无毛或疏生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0.6~1毫米,花药黄色,卵圆形,长0.4~0.8毫米,在雌花内显着短而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浅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扩大。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短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4处。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我国各地栽培。原产亚洲西部,现世界各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