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上海红房子医院(妇产科医院)_摘编百科

上海红房子医院(妇产科医院)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2-09 19:25:14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由中国首家妇产专科医院——西门妇孺医院发展而来,是美国人Margaret Williamson于1884年捐资创办。因创建时英文名为Margaret Williamson Red House Hospital,被广大市民以及患者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

综合医院

医院名称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医院别名

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

医院性质

国营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是否医保

员工数

245名

建筑面积

3.1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

黄埔院区

黄浦区方斜路419号

杨浦园区

杨浦区沈阳路128号

医院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前身西门妇孺医院是由美国人玛格丽特.威廉逊(Margaret.Wiillianson)于1884年6月创建的一所美国基督教会主办的教会医院,为沪上首家妇孺医院。

1992年被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批命名为“爱婴医院”,同年被市红十字会命名为上海市红十字妇产科医院,为卫生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医院创建时因其屋顶呈红色,一百多年来,广大市民亲切地称其为“红房子医院”,2003年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为其第二冠名。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百余年来,妇产科医院在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王淑贞教授以及几代妇产科专家教授、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370张住院床位(黄浦院区),14个临床科室,集妇科、产科、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新生儿科、妇产科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疗中心、上海市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等于一身。

年门诊量8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2.3万余人次的全国知名大型妇产科专科医疗机构,近两年先后成为卫生部妇产科医院标准制定单位、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中心、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单位;承担863课题、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课题。

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已正式投入使用,新院区占地50亩,建筑面积61624平方米,核定床位450张,集医教研为一体,已开设有妇科、产科、中西医结合科、计划生育科、乳腺科、宫颈疾病及新生儿科等专科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产科医院得到极大发展与进步。建国初,医院床位268张、职工245名,年门诊量63135人次,住院病人5151人次。医院现有核定病床370张,实际开放床位496张,职工8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73名,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1万9千人次;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万元以上设备800余台,其中包括全套妇产科内窥镜(输卵管吻合术腹腔镜、阴道镜、宫腔镜、羊膜镜)、基因杂交信号放大系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新柏氏薄层细胞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仪、GE700、GE730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附腹腔镜纳米探头)、DSA-1000毫安西门子数字放射系统、DR数字摄片系统、高档双能X线骨密度仪、大型荧光免疫分析系统、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集诊断、治疗、示教于一体的诊疗仪器设备。

妇产科医院集医、教、研于一体,坚持科学管理,从严治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现设有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中西医结合、新生儿科、乳腺外科、宫颈疾病诊疗科等十个病房,设有:围产门诊、新生儿门诊、产后门诊、内分泌遗传、生殖免疫、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及不孕、盆底功能、月经失调中西医门诊、围绝经期门诊、宫颈门诊、性病门诊、疑难杂症会诊门诊、妇科体检部等普通和专科特色门诊。

一个研究所;有二个市级医疗中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疗中心;1998年医院与美国遗传与实验生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中美合作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成立了以著名专家领衔的诊治小组,满足病人选择医院、医师、手术的特殊需求。

教书育人,成绩卓着。伴随着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发展也与时俱进。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医院先后拥有许多全国妇产科学界著名专家,如,王淑贞(国家级一级教授)、王菊华、袁耀萼、郑怀美、李涌弦、高秀惠、张惜阴、李超荆、朱关珍、俞瑾、张振均、张志毅、蔡树模、陈如钧、庄依亮、黄敏丽、曹斌融、潘明明等教授。1980年至2000年的二十年间,医院着重发展临床诊治技能,尤其是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得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妇产科界和社会的认可。先后培养了许多优秀研究生,目前正在国内众多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担任业务或行政骨干。

2000年两校合并后,复旦大学将妇产科学系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人力与财力上,大力支持学科建设。妇产科学系全体同仁抓住这一契机,经过三年的奋发、图强,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以来,共获得“863”、“973(子课题)”、“十五”攻关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上海市重大项目、美国NIH合作项目及美国CMB项目等重要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7篇,影响因子(IF)值达99.2分,在国内妇产科界名列前茅。主编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妇产科学》8年制及7年制第一版教材,及大型专业参考书《实用妇产科学》。医院每年要完成400余名医学生妇产科学讲学、示教、实习,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生的培养任务,每年举办多期全国性短期学术进修班,普及推广妇产科学新知识、新技术。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该院领衔的复旦大学妇产科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直接反映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志着该院向国内一流水平妇产科医院的目标又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也为医院下一步的发展和参与全国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妇科肿瘤(2)产前诊断与妊娠高血压疾病(3)生殖免疫(4)产科肝病。

医院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一教材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妇产科学》的主编单位,许多高年资教授在全国性、地方性杂志任顾问、主编、编委、委员等。医学科研,硕果累累。医院有一支由专职科研人员和广大临床医生组成的科研队伍。研究所研究设备精良、齐全。全院共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1995年医院成功地诞生了华东地区第一例试管婴儿,该项成果获1995年上海市临床医学二等奖;中美合作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在单精子穿刺、冷冻胚胎、睾丸穿刺取精术技术上突破难关,使助孕成功率达42%以上。

医院注重与国外开展科技合作与人才学术交流,不仅请国外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授技、合作科研,还专门设立王淑贞基金会,选送优秀人才出国考察、访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

学者们学成归来,极大地促进了各学科专业和临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先后由德、英、美、保加利亚等国派学者来院学习妇科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技术。医院历史悠久,学术基础雄厚。老院长王淑贞教授是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素有南王(淑贞)北林(巧稚)之称,其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在她的培养下,医院人才辈出,成为鼎足妇产科界的著名专家。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医德、高超的医疗水平,医院声誉日益提高,深受老百姓爱戴和信赖,被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

领导团队

徐丛剑

徐丛剑,男,1966年出生,医学博士,妇产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妇科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介入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妇产科介入治疗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等职务。

徐丛剑教授长期从事妇科肿瘤、中西医结合妇科、妇产科介入治疗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十一五"等十余项科研课题。近5年获3项国家授权专利,主编着作5本。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8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各1项。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医苑新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等称号。

华克勤

华克勤,女,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组长、卫生部妇科4级内镜培训基地主任、华东"六省一市"妇科内镜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诊疗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卫生局高级职称评审组专家。中华妇产科学、国际妇产科学、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

华克勤教授长期从事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妇科微创医学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内分泌。获得2项国家授权专利,编着及参编妇产科专着12部。

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学校7、8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教材。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着40余篇,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生物医学发展基金。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课题、国家妇科临床重点项目,曾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高尚医德"提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医技创新能手称号。获得复旦大学"十佳医苑新星"、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成果奖、复旦大学校长奖等荣誉。

李斌

李斌,女,1963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

李斌医师现任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专科学会委员,上海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际妇产科学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委,《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特邀编委,健康报社新闻宣传委员会委员。

主编《围绝经期及其相关疾病》,参编《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绝经---内分泌与临床》,参译《铁林迪妇科手术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1篇。主要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及其相关疾病,擅长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疾病。曾获上海市市卫生系统"扬子江"杯管理十杰提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黄浦区"三八红旗手"、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复旦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复旦大学优秀妇女干部等光荣称号。

李笑天

李笑天,男,196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兼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上海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中心副主任、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医学研究杂志》、《中华妇幼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委。

李笑天教授长期从事产前诊断、高危妊娠和围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科研上,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方法和策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胎儿窘迫的病理生理机制、胎儿监护的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曾主持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1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项目课题负责人(1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1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近120篇,SCI收录论文18篇。主编专着1本,参加多套《妇产科学》教材的编写,参编专着9本。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银蛇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以及优秀"医苑新星"等称号。

李大金

李大金,男,汉族,1957年4月生于江苏扬州;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92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获妇产科生殖免疫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殖免疫学研究及生殖医学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先后8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2007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6年起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

近年来发表SCI学术论文70余篇;获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技进步奖15项。主编《临床免疫学》、《生殖免疫学》。2011年荣获2008-2010年度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2008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荣获2007-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6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会理事。

现任AmericanJournalofReproductiveImmunology副主编;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Pathology编委;《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编委;《现代免疫学杂志》常务编委;《生殖与避孕杂志》常务编委;《国际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生殖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

姜桦

姜桦,男,1970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

姜桦医师现任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伦理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国际高级研修班"学习。科研上从事妇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成功建立了一整套实体肿瘤SP细胞的分离方法,为实体肿瘤SP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近年来,发表SCI期刊文章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着2篇,以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着2篇,作为课题负责人获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卫生局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荣获2009年"扬子江杯"第四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

陈晓军

陈晓军,女,197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晓军医师任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青年学组组长。先后获得卫生部笹川医学研究者制度奖学金、上海市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卫生部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优秀医疗队员、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六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上海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上海市科教文卫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共产党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三八红旗手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科室介绍

妇科

组建时间:1957年

医疗简史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科室于60年代初始先后成立了各学科组,包括宫颈疾病研究组、生殖内分泌组、腹腔镜诊治组、围绝经期组。在各分支学科领域中,开展了对各种妇科疑难及多发病及恶性肿瘤的研究和治疗。70年代初,将激光技术应用于宫颈疾病的治疗,大大提高了中重度宫颈炎的治愈率。

激光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奖。80年代初,宫腔镜应用于妇科临床,开展了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术、子宫腔畸形矫正术、宫腔粘连分解术、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等手术。8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临床,开展了各种腹腔镜检查方法。

90年代初,由腹腔镜检查发展到腹腔镜手术,包括异位妊娠根治术及保守性手术、卵巢囊肿剥出术、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鞘内次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微创手术率已达30%。肿瘤组先后开展了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研究。

70年代初重点开展了对宫颈癌的普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及5年生存率,使Ⅰ期宫颈癌的5年存活率达85-90%。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在子宫内膜癌方面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分段诊刮及1992年彩超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Ⅰ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存活率达90%,1994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彩超应用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CA-125的应用,提高了卵巢癌的早期诊断。80年代顺铂用于治疗卵巢癌,90年代泰素的应用,使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达40-50%。

加强了对妇科疑难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研究,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上海市科技成果证书。

科室现状

拥有床位198张,共四个病区,按功能划分为妇科门诊、妇科专科门诊、肿瘤病区、腔镜病区、化疗病区、生殖内分泌病区、特需病房、中心监护室。现有医务人员121人,其中医师48人、护理人员73人。医师:正高级医师7人、副高级医师19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12人。护理人员:主管护师6人、护师48人﹑普通护士19人。

新生儿科

组建时间:1963年

医疗简史

新生儿科由1963年之前的新生儿室发展而成,1991年独立设科。收治高危新生儿及早产儿。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60年代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逐渐减少。70年代后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了呼吸管理。1979年成立围产医学研究小组,促进了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密切合作。同时建立起新生儿专业队伍,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80年代后参加全国新生儿学术交流会议,传授国内外新信息,开展微量血化验(测定胆红素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筛查)。1986年—1987年参加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应用卡,之后全面应用于临床。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促进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窒息儿的早期干预》、《婴幼儿早期干预与智力开发研究》。对高危新生儿具有较强的预测意义,有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及早合理治疗。

1992年起全面开展母婴同室,1993年建NICU病房。设有进口呼吸机、心肺监护仪、电脑输液泵等。加强第一线医务人员的新法复苏培训。同年静脉营养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及高危儿,进一步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了早产儿存活率。2000年后随着监测系统日趋完善和总结了高危儿、早产儿的临床治疗、呼吸管理、营养管理的经验,目前超未成熟儿(<1000克)的存活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科室现状

现有医护人员共15人,副主任医生1人,其中医生6人,护士9人,NICU床位数12张,年收治病人525人次。母婴室床位数66张,年收治病人2402人次。拥有进口呼吸机、心肺监护仪、远红外急救台、进口微量输液泵、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口暖箱、国产暖箱等先进设备。

乳腺外科

乳腺外科是应乳腺发病情况日趋严重,乳腺疾病患者诊疗需求更加迫切而成立于2005年。现有副主任医师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四名,住院医师八名,退休返聘主任医师一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人员梯队。有床位35张。该科的工作任务包括住院医疗、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疑难门诊)和体检工作。

乳腺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工作任务繁忙,日常工作包括大量的良性肿瘤切除术、病变导管切除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在内的各种传统诊治工作;同时跟随学科发展步伐,广泛开展保乳根治术、术前新辅助化疗等工作。

随着患者对健康和美观的日益关注,以及乳腺学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设施和新技术:在孙太明主任的领导下,该科引进的乳管镜可以对乳管系统的病变直接观察,为乳头溢液的患者带来福音,该科还针对顽固的导管扩张慢性炎症创造性地进行冲洗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成为该科特色之一。

该科在上海较早引进了乳腺旋切刀(mammotome),用于经皮肤微小切口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也可以作为病理活检用。已施行四百余例微创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该院的数字钼靶机图像质量高,还可以在立体定位下置入钩线或弹射活检枪用于钙化灶活检,及时发现很多早期微小乳腺癌。

乳腺和生殖器官同样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密不可分的重要系统,乳腺健康和生殖健康同样是女性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科和该院实力雄厚的妇产科协同工作,通力合作,可以为广大女性提供足不出院的“一站式”的女性健康服务。以人为本是该科的工作宗旨,为解决门诊号供不应求的问题,已将门诊时间增加为周一到周六的全天门诊;为缓解住院难手术难的现象,已经增加了床位数。该科将一如既往地为更多患者提供专业的尽责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科

组建时间:1959年

医疗简史

1956年聘请专职中医师,设立中医门诊,研究妇科疾病及中药避孕法,1958年12月建立中医病房,设床位20张。1965年建立针灸门诊,当时有中医师4人,西医学中医的3人。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科侧重于汲取祖国传统医学精华,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现代医学实践中去,不断攻克妇产科领域的一系列疑难杂症,在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各种月经病、反复自然流产等方面有其独到的研究和成果,并逐渐摸索建立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诊疗常规,部分项目已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

由于特色鲜明,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态度渐趋优化,慕名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门诊量每年递增10%以上,且多半系远道而来的外省市患者。1996年该科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中西医结合妇科重点学科;2000年以来又与其他学科或院校进行强强联合,先后跻身复旦大学985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行列。

该科在几代专家的持续努力下,率先从整体和分子细胞水平上对中医“肾主生殖”理论展开积极探索和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肾主生殖”的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综合调控机理。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应邀赴美、欧、日讲学;在国内也经常举办各种高级讲学班,传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广受国内外好评。1994年以来共荣获过部、市级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5项;1996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级课题3项、市局级课题15项。

科室现状

目前共有医生15名,其中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副高职称9名,中级职称5名。

计划生育科

组建时间:1980年2月

医疗简史

计划生育科主要开展避孕指导、节育、绝育以及早、中期的人工流产和引产术。首先在国内应用宫内节育环,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王淑贞担任了全国计划生育临床组负责人,探索有效的避孕方法。从组建计划生育科以来,门诊每年约接待病人3万余人次,除计划生育诊疗以外,还解决一些外院的疑难杂症,例如高危人流。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等。对一些要求避孕,或暂不需要生育的妇女进行指导,建有专门指导室。

2002年起还增设避孕指导专科门诊,有科内较高年资的医生定期坐诊指导。并对一些计划生育的疑难病例进行诊治。该院是全国最早开展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单位,1986年起开展至今已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1992年起门诊增设了药物流产室,成功率达93%以上。

90年代初门诊手术室每年的手术量约在1万5千左右,而至今每年的手术量已近2万5千人,约增加了1/3的量,手术难度亦不断增高,每年需完成高危手术几千人次。从1980年起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减轻手术时带来的痛苦,手术使用宫颈阻滞麻醉,人流术。每年完成约800例左右。门诊手术室除了做计划生育手术外,还做宫颈息肉摘除术等外阴及阴道内的一些妇科小手术。随着避孕方法的不断研究,80年代起该院计划生育门诊有增设了皮下埋植避孕法。

计划生育病房主要承担一些门诊手术室无法开展的手术,例:中期妊娠引产术、输卵管结扎术、高危妊娠人流术,还有一些难取的宫内节育器等手术。从70年代起该院已对一些输卵管结扎术后需要生育的妇女进行再通术,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成功率不断提高,现已高达80%以上。另外还开展腹腔镜下行绝育术。

科室现状

计划生育分为一个病房,一个门诊,一个门诊手术室及一个药物流产室。病房拥有床位31张。2000年病房全年收治住院病人约480人次,门诊量3万8千余人次,门诊手术约达2万人,药物流产1466人。当时有10名医生,其中3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和4名住院医师。另外还有一名教授为计划生育指导。专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10名,护师及护士9名,这19名中主管护师8名。

医护团队

建国初,医院床位268张、职工245名,年门诊量63135人次,住院病人5151人次。医院现有病床370张,职工7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72名。

特色门诊

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介绍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疾或疾病,而是包括心理、生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WHO)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都市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心理(精神)卫生的重要。健康已不是简单的躯体强壮,而是躯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整合,三者缺一不可。反之,就会成为亚健康或不健康。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生活行为方法的改变、各种矛盾的冲突,都会对心理(精神)活动带来应激,在一部分人会产生心理(精神)疾病,这种因心理因素产生的疾病医学上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或心身疾病)。

作为社会中的“半边天”,女性要承受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的压力,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在就业、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压力都大大高于男性。因此,在她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同时,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突出。再加上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让女性面临来自社会、家庭的更多的困难和麻烦,承受更重的心理负担。长期下来,她们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轻则焦虑难眠、寝食难安,重则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该院心理健康咨询门诊针对女性在经期、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围手术期等一系列特殊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由妇产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通过个别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形式给予指导或治疗,帮助妇女渡过难关,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医院成绩

新世纪以来,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业务呈现量、质同升趋势,2013年,年门诊量135万人次,住院病人4.84万人次,分娩数达1.5万人次,年门诊量、入院人次、手术量、分娩数均为上海市妇产科专科医院之首。最具代表性的妇科微创手术比例已达到88.2%,年完成腹腔镜下宫颈癌广泛根治术(难度最高的妇科微创手术)达450台,是上海唯一一家能开展全部妇科四级腔镜手术的单位。如今,医院将建设目标定位在“三个中心一个平台”,即妇产科疑难杂症诊疗中心、妇产科高级临床医师培训中心、妇产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中外妇产科学界交流平台。

医院地址

黄浦院区地址:上海市方斜路419号。

附近交通:公交直达线路有18、43、23、218、955、984、931、大桥一线、大桥二线、南佘线、轨道交通8、9号线。

杨浦院区地址:上海市沈阳路128号。

附近交通:地铁4号线大连路站可换乘公交25、137路可达,853、155、申川线、317五条线路停靠平凉路眉州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