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搭配 > 河北地质大学(省属重点本科高校)_摘编百科

河北地质大学(省属重点本科高校)_摘编百科!

作者:小窍门日期:2023-02-02 00:22:23浏览:分类:饮食搭配

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建于1953年,由李四光、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市(现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0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85年6月,从宣化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办学;1996年5月,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定名为河北地质大学。 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开设19个教学院系,开办65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51个二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0人,专任教师964人。

中文名

河北地质大学

外文名

Hebei GEO University

简称

冀地大

创办时间

创办人

李四光、何长工等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多科性大学

学校特色

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

主管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

王凤鸣(校长)

本科专业

65个

硕士点

一级学科11个 二级学科51个

国家重点学科

地质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院系设置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资源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学院等

校训

达观博物

校歌

《山水魂》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知名校友

徐德明、胡军、郑立中、李院生、王秀峰、武强、张宏、王光远

办学历史

宣化地质学校(1953——1971年)

1953年,由老一辈地质学家李四光、革命家何长工选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唯一的设置有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是直属于地质部领导的5所院校之一。

河北地质大学

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同年举行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

1955年,学校法定名称由“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改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 学校建立了矿产地质和勘探专业科,以及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制图、工程力学、测量、矿物、岩石、普通地质、勘探技术等13个学科委员会。

河北地质大学

1956年,水文地质专业改名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经地质部批准,将原矿产专业科、水文物探专业科撤消。分设3个专业科,即:地质科、物探科、财会科。

1957年,学校组成体育、数学、语文、政治、化学、物理、制图、工程力学、勘探技术、普通地质、构造矿床、工程地质、专门水文地质、建筑工程学与地貌学、普通水文与水力学、地质机构会计核算、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与政治经济学18个学科委员会;增设统计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

1960年,增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探矿机械两个专业;成立函授科。

1961年,撤销探矿机械专业。

1962年,撤销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简称石油专业),留下矿产地质勘探(简称矿产地质专业)、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计统财会(简称计财专业)3个专业;停开函授教育。

1965年,归属河北省地质局领导。

河北地质大学

1970年,学校校名改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

1971年,改办河北地质学院,学院以省管为主,党的关系隶属院所在地市党委。

河北地质学院(1971——1996年4月)

1972年,学院建立地质经济管理系,设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1973年,原政治教研组改为马列主义教研室。

1974年,成立探矿工程系;建立了同位素实验室(以钾氩法为主)、差热分析实验室、X光衍射实验室、孢粉实验室、电模拟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以后发展为碳同位素及碳14实验室、包裹体测温实验室、光谱实验室,逐步组成综合性测试实验室(或测试中心)。

1976年,学院增设地震专业。

1977年,学院成立岩矿分析系,1980年撤销。

1978年,改为实行地质总局、河北省双重领导,以地质总局为主。

1979年,建立了4个研究室。即:燕山杂岩地质研究室、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室、水文物探研究室、地质经济研究室。

1981年,将地质经济管理系的地质经济管理专业划分为地质财务会计、地质计划统计两个专业。

1982年,学院成立德育教研室;探工系撤消。

1984年,将水文专业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水文系改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水文系)。

1985年,地矿部决定:河北地质学院迁至石家庄市。

1986年,院党委讨论将“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八个字正式确定为本院校风;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经济与管理等3个门类、6个专业15个研究方向。

1987年,地质经济研究室升格为地质经济研究所。

1988年,“成矿学与预测找矿方法研究所”正式成立;举办高等函授教育。

1989年,89级新生在新校举行开学典礼。

石家庄经济学院(1996年5月——2016年2月)

校门

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撤消资源科学技术系、环境与工程系;成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原教务处体育教研室升格为体育课教学部。

199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中我院为合格学校。

2000年学校的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2001年,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管理研究所;我院地层古生物及前寒武纪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03年,对原有教学单位进行了适当调整,成立了18个学院,2个中心、1个部、4个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企业管理、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学科成为我院首批硕士点。

河北地质大学揭牌仪式

2006年,获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地质工程,会计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1年,获得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石家庄经济学院协议”,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

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3月——)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同时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2016年4月,河北地质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2016年8月,入选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2017年2月,河北省确定河北地质大学等5所高校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博士点建设有了重大突破。

[2]

办学条件

学术资源

图书馆现有藏书13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50万册;拥有地学和经济管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资源环境、珠宝首饰与矿物加工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建有各级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学校还建有地球科学博物馆和钱圆金融博物馆,其中地球科学博物馆是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

学院(部)

本科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经济学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审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采购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

河北地质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法语、捷克语、汉语国际教育

河北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古生物学、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

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矿物加工工程、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北地质大学数理教学部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家居产品方向)、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广告学、环境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河北地质大学法政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

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

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河北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河北地质大学体育部

-

河北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学院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4人,其中4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当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73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第一批,河北地质大学公共管理教师团队(负责人:尚国琲)。 

第二批: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学教师团队(负责人:李英杰)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示范管理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环境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学、经济管理[2]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资源环境、珠宝首饰、矿物加工、地学、经济管理

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

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地质矿产教育、管理教育、水利水电教育、经贸会计教育

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会计学

河北省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省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构造地质学、管理学原理、综合英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统计学、行政管理学、不动产估价、经济法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地震勘探、岩石学、金融学、地下水动力学、工程项目管理、宏观经济学、薪酬管理 

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另外,还拥有河北省高校第一所以钱币、度量衡、计算器和钱庄票号等为主题的博物馆——河北地质大学钱圆金融博物馆。

教学成果

2013年度,学校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人文知识、英语类竞赛、广告、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9项、省部级奖项56项、厅局级奖项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5项。

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49项,省级奖项514项;“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唐建哲同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截至2021年9月,五年内学校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8项,发表科技论文583篇;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600余项;每年有百余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9年张伟良, 郑炳章, 朱燕空, 刘德智, 段生贵的《“CCATV"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2014年张伟良、郝东恒、申彩芬、肖士恩、郑炳章完成的《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抓手,托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项目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学校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拥有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18个校级科研平台,34个科研团队,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

研究成果

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学校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80余篇。2013年,科研立项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到位科研经费3226.6万元,其中地质调查项目到位经费1162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5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材料研究所“铁铬共参杂纳米二氧化钛/沸石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法”获得国家专利发明授权。[3]

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61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理论重大突破”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学校教师张振利、田立富、方勇勇、吴新国、董守杰等承担该项目的重要子课题《西藏1:25万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国内部分)区域地质调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250篇;出版学术著作11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90余项。

近五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8年季强教授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0月,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54万册、地质资料3万余种,可访问电子数据库47个,可获取的电子期刊7000种以上,可阅览的电子图书345万种。1980年代购得的全套上海书店影印版《申报》为馆藏珍品。订购的中外文数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人民日报电子版、国研网等16个。有随书光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与河北省省内多个高校馆签署了文献互借协议,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2010年与国家地质图书馆合作,实现与该馆的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将《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更名后为综合性期刊,接受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资源、环境方面)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科学方面)的投稿,并逐步过渡到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为主   。

该刊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2014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对733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评价,该刊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  

《当代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 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  

2009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2004—2008年度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期刊;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3年《当代经济管理》入选南京大学CSSCI(2014-2015)扩展版来源期刊;2013年、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连续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版、2014版);2014年《当代经济管理》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4年《当代经济管理》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4年、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荣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15年《当代经济管理》被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省期刊协会评选为河北省“十佳”期刊。  

《河北地质大学高教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  [4]

学术交流

截止2021年9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

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上海市地质调查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选择山水作为主要元素,寓含我校地质大学的含义;图形组合上,直线喻山,挺拔向上,曲线喻水,柔和灵动;图形下方的1953,代表建校年份的1953。

校徽颜色采用“战国红”的红色,“战国红”是一种我校建校之初所在地宣化出产的一种玛瑙;从“战国红”中凝练色彩,意在追溯建校之根本,展望发展之前程,展现河地大“依托历史,开创未来”的似火热情和饱满精神。

校徽的主题寓意为:仰山之高,慕水之善,学成大器,行循大道。

校训

达观博物

语出东晋郭璞《注山海经叙》,原文为:“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

作为校训,其含义主要是勉励师生:为学要高瞻远瞩,广智博识,见解通达,学伴终身;为人要胸襟博大,虚怀若谷,深明德义,淡泊名利。[5]

所获荣誉

2020年2月,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入选首批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名单。2020年7月,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首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2022年3月,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4月,河北地质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7月,河北省教育厅拟在河北地质大学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河北地质大学历任党委书记、校长一览表

时期

姓名

职务

时间

河北地质大学

邢承国

党委书记

2019.04-至今 [100] 

王凤鸣

校长

2016.03-至今 [100] 

石家庄经

济学院

李军

党委书记

2015.02-2019.04 [100] 

校长

2011.03-2015.01

王凤鸣

校长

2015.02-

郝东恒

党委书记

1999.4-2015.9

校长

1999.4-2007.11

李军

校长

2011.03-2016.3

辛彦怀

校长

2007.11-2011.03

周振玲

党委书记

1994.4-1999.4

贾贵廷

校长

1996.7-1999.4

河北地

质学院

杨昌明

院长

1994.4-1996.7

阎凤鸣

院长

1985.12-1992.8

党委书记

1992.8-1994.4

周振玲

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1991.5-1992.8

马乾乐

党委书记

1984.1–1991.5

王希尧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1980.8-1985.12

郭思敬

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1972.6-1980.8

地质部宣化

地质学校

冯呈瑞

党委书记

1963.2-1971.11

革委会主任

1968.3-1971.11

印 通

校长

1960.9-1968.3

李 明

党委书记

1959.6-1963.4

刘林之

党委书记

1957.6-1959.4

许砚田

校长、党总支书记

1956.4-1961.3  1956.4-1957.6

王竹林

副校长(暂代校长职务)

1953.8-1956.3

党总支书记

1954.10-1956.4

李庚尧

校长(未到职)

1953.7-

王竹林

建校筹委会主任

1953.3-1953.8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邢承国

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凤鸣

党委副书记

南振兴、侯书文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小平、闫军印、冯鸿雁、王滨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蔡建章

副校长

赵永强

知名校友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徐德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

南极科考队队长吴根水,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

华夏人寿保险公司总裁赵子良,

中海油总公司总地质师谢玉洪等。

姓名

成就

马兰霞

现任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徐德明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

胡军

暨南大学校长

郑立中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秀峰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谢玉洪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侯增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景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秋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球科学联合学会主席

许再良

全国工程勘察大师

赵子良

新华人寿总裁

申旭辉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

杨金忠

著名学者,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光远

福建省工商联主席、福建省总商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刘永瑞

原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

张发旺

联合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宋献方

中国科学院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丁永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吴玉才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胜荣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与矿物教研室主任

安海忠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司林胜

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宋建波

凯里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杨海涛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王卫星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荆德刚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吴孔军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天顺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副书记,河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朱永明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

杨晓燕

长江学者,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朝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鉴定中心副主任、CCTV1《寻宝》栏目特约珠宝玉石鉴定专家

江剑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

于艳青

宁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院长

魏荣珠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基础地质中心党支部书记

杨中柱

辽宁省地质勘察院副队长,总工程师

杜建国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张金昌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

徐长贵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部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徐海宁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葛良胜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孟旭光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周绍智

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党委书记

刘开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余西顺

现任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党委书记

张良

现任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

傅荣华

现任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马淑玉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张福存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

李文鹏

现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郝爱兵

现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成刚

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结构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韩子夜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党委书记

赵腊平

中国矿业报社总编辑,副社长

杨捷

现任河北省辛集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

郝梓国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地质》中英文版主编、《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常务副主编

温国勇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王章俊

原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总编辑、党委委员

张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院长,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方国安

上海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

李振函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东地矿集团地热首席科学家

霍瑞娟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刘宝增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副总经理

李院生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川室主任,南极科考队队长

郭正府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中国委员会主席

刘久荣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

刘晓煌

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

闫镇海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拉巴次仁

西藏盛源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仰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荷兰水资源学院资深水文地质学家

於晓晋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国际彩色宝石协会董事及大中华区主席、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明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长兴

李四光纪念馆馆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

严兴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地质调查局财务部主任

李宏义

首批河北省工程勘察大师

顾峰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聂振华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林敏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区域地质调查所所长

李文斌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院长